常熟防火門,常熟防火窗,常熟防火卷簾門,常熟鋼質防火門,常熟木質防火門,常熟防火進戶門,常熟甲級防火門,常熟乙級防火門-------南京拓吉消防 http://www.iopsy.net
10月26日、27日召開的第六次全國人民防空會議上,南京再次榮獲“全國人民防空先進城市”稱號,副市長陸冰榮獲“全國人民防空先進個人”稱號。 今年是新中國人民防空創立60周年,回顧南京人防事業發展的風雨歷程實現了一次又一次的跨越,創造了一次又一次的輝煌。進入新世紀的前十個年頭,南京連續三次獲得“全國人民防空先進城市”稱號。 從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為了備戰全民大挖防空洞;到上世紀70年代,千名礦工、返城知青成為人民防空的先頭兵;再到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夫子廟地下商場、香港城購物中心、正洪街廣場等一批平戰結合的人防工程誕生,到如今大規模的河西中央公園的人防工程,南京的人防工程越來越貼近人們的生活。 記者專訪南京人防辦主任賈德裕時,他說新時期、新階段,南京人防正以機構改革為起點,適應政府職能轉變的新要求,圍繞服務民生這個根本要求,突出推進人防與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全面推進人防應急準備轉向常態化,把過去專為軍事斗爭應急準備的資源用于平時防災救災、服務民生。 60年成就 人防從單一備戰轉向平戰結合 在戰爭的記錄簿上,南京從來都是空襲的重點。新中國成立后黨和國家十分重視南京的人防工作,將其確立為國家一類重點設防城市。 建國之初,南京就開始啟動人防建設,修建了一大批早期工事和部分重點工程。 南京人防按照上級的一系列指導思想和方針政策,人防建設轉入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軌道上來。在南京建立了北極會堂、北極舞廳、夫子廟地下商場等一批平戰兩用的人防工程。到1991年底,全市人防隊伍已達2804人。此后,又新建了香港城購物中心、大鐘亭、漢中路、雨花商廈、正洪街一期、五臺山等一批大型平戰結合的人防工程,對部分早期人防工程進行了大面積改造。人防建設發揮了戰備、社會、經濟三個效益。 新世紀的南京人防工程建設,以加強軍事斗爭人防準備為牽引,地上地下立體開發,大力實施人防與城市建設同步規劃、同步建設的發展戰略,結合老城改造和新區建設,合力推進人防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建成了南京民防大廈應急指揮中心等一批專用工程和民用防空掩蔽體。
這些年里,南京人防辦編制完成了《南京市人防工程建設及地下空間開發規劃》,對地鐵、隧道等城市地下交通干線及綠地、廣場等地下空間進行設防,還新建大行宮、正洪街二期、河西中央公園和公教一村等多個重點人防工程。 河西中央公園地下大型人防工程總建筑面積10.5萬平方米,占地面積8萬平方米,總投資5億元,工程地下部分為兩層人防工程,里面有家樂福較市等20多個商家,同時還有停車庫。而如今你走在新街口的地下空間,這里儼然已經成了一座龐大的地下城。 人防轉民防,應戰應急一體化 南京大力實施人防轉民防改革,推進防空防災一體化建設,研制開發了民防信息系統,完善了指揮系統功能和空情預警系統,建成了技術先進、智能化程度高、安全保密性強的人民防空通信警報體系。在市區和13個區縣都配備應急機動通信警報車。目前,全市防空警報音響覆蓋率達到100%,正在裝機的人防機動指揮所將限度地發揮應急救援的作用,“兩防一體化”指揮通信保障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在人防專業隊伍建設上,南京人防加強了搶險搶修、醫療救護、消防、治安、防化、通信、運輸等10支人防專業隊伍的整組訓練。同時,針對南京的石化企業多、救援力量比較薄弱的情況,又在6個區縣組建了180人的化學救援專業突擊隊,并配備了專業設備設施,增強了化學事故應急救援力量。 未來展望 更貼民生,為老小區解決停車難 南京市人防辦主任賈德裕表示,南京人防部門將正確處理經濟建設與城市應急建設、戰時防空與平時防災、人防部門與其他部門的關系,使防空和防災互為支持、相得益彰,使各種力量形成合力,在應對、處置各類突發公共事件中發揮應有的作用,在城市人口疏散、災難避難、災害防護中有更大的作為。 賈德裕說,老小區停車難就是一個讓人頭疼的問題,那為什么不把人防工程和停車難問題結合起來呢?目前人防辦準備每年投資建兩個地下停車庫。建設重點放在南京六城區人口密集的老城區中,選擇老小區停車難的重點地段。夫子廟東牌樓地下停車場建設,確保年內開工;還要投資在石頭城公園綠地下建地下車庫,另外還會利用六中大操場開挖地下停車庫,解決附近老小區停車難問題。 賈德裕還表示,在日本等自然災害多發的國家,都有面向公眾免費開放的安全體驗館,他表示,投資近2000萬元的南京市公共安全科普館,較快今年年底也將向市民免費開放,市民可以在館內體驗各種突發災害現場,了解各種災害的自救技能。 往事回憶 新街口夫子廟是兩大硬骨頭 在南京市的人防工程中,新街口正洪街人防工程、夫子廟地下商場人防工程是怎么建立起來的?其中又有多少我們不知道的故事?在新中國人民防空創立60周年之際,一些人防的老同志談起那些往事,如數家珍。 新街口人防工程為地鐵預留接口 人物:孫德南,南京市人防辦原主任 孫老記憶猶新的是新街口正洪街人防工程。他記得從1997年開始,花了兩年時間終于建成了,讓孫老自豪的是,當時盡管建地鐵正在規劃,在正洪街這個人防工程中,他們就考慮到了這里一定要與地鐵通道連接,很多墻體所用的材料不是鋼筋混凝土的,而是酥混凝土,為現在擴大新街口地下空間做了平戰兩手準備。 孫老說,正洪街人防工程是當時南京的單體人防工程,大約有兩萬平方米,而如今他再走在新街口的地下空間里,想都不敢想,簡直是四通八達。“現在的面積比那會翻了幾倍啊。”他說,尤其是現在二號線也通了,新街口可以說就是一個地下城了。 夫子廟人防工程曾是塊硬骨頭 人物:張興基,南京市人防原總工程師 張老印象較深的是夫子廟地下人防工程的建設,他說那可是一塊硬骨頭。1989年時,夫子廟準備改造,同時也想疏導夫子廟周圍的小商品集市,如果建一個地下人防工程,可以做地下商場,讓商戶們進入商場經營豈不是一舉兩得。但建設并非易事,張老說,因為夫子廟下是秦淮河的舊河道,地質情況差,搞不好就要引起周邊塌方。他們先內部研究,然后又聯合專家外部商討,探討怎樣在老城區挖深基坑的經驗。 他說,那時他長期泡在工地上,夫子廟地下人防工程就像他們一手帶出來的“孩子”。 專家視角 人防工程10年擴大近20倍 中國巖土力學與工程學會地下空間分會常務理事徐利國說,上個世紀,南京人防工程的主要指標在全國同類城市排名較后,而近些年隨著南京城市化的發展,同時2003年調整了人防工程配建政策。目前,工程總量和人均面積躍居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的前列,比起2000年時,人防工程總量擴大了近20倍。 而近些年,南京人防辦也和規劃部門共同制定了《地下空間總體規劃》。之后在控詳規劃中對城市新區地下空間的開發利用又進一步進行了細化,比如紅花機場、火車南站片區等新城地區,將來配建多大面積的地下空間,都有規劃可循,地下空間的利用和開發就更有規律了。 而徐利國還提到,目前小區的人防工程是按照建筑物規模來配建的,但是通過他們的調查發現,這樣的配建方式不具有科學性,目前他們考慮按人員的需求建設人防工程,正在研究制定《住宅小區人防工程標準》,有望明年出臺。 中國國防大學戰略研究部教授姚振玉認為,未來人防工程發展趨勢是越來越結合民生,既要備戰,也要與人民的生活結合起來。他覺得南京利用人防工程解決老小區停車難問題,就是結合民生,有著一舉兩得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