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13日,公路大橋倒塌事故現場。 版權作品,請勿轉載。

運村大橋瞬間塌了半邊,幸好當時橋上沒人沒車,橋下也沒船。戰斗 肖蔚 攝
[揚子晚報網消息] 幾乎在毫無征兆的情況下,昨天凌晨5:15左右,位于常州境內的運村大橋瞬間轟然坍塌,值得慶幸的是,由于事故發生時橋面沒有車輛、行人,橋下沒有船只經過,才沒有導致人員傷亡,只是水陸交通被迫中斷。
現場:清晨塌了半面橋
此次發生橋體坍塌事故的雖然只是常州運村大橋西幅半面橋體,但導致水陸交通近乎癱瘓。昨天上午7點半,記者接到消息后就趕到了現場,但距塌橋現場不遠處,記者已看到大量車輛堵塞在橋頭附近,排起了近兩百米的“長龍”,只聽喇叭聲此起彼伏。記者看到,當地的交警、路政、公安等部門的十多輛警車停在大橋入口處,對此路段實施交通管制,而十多位民警正在疏散過往行人。
下車走近大橋,只見大橋西幅橋體已經整體坍塌浸在水中,橋墩、路燈桿、大小塊水泥板等橫七豎八地躺在河中,不少過河電纜、管道等也已斷裂,而橋下的錫溧漕運河已被攔腰截斷,河面兩側的過往船只,排起了兩條曲折蜿蜒的長龍,一眼看不到頭。
在“斷橋”南北兩側路面上,當地交管部門早已設置了警戒線,禁止一切車輛通過,而另一面半幅橋上仍允許非機動車和行人通過。
目擊:大橋突然散了架
大橋坍塌時,許多人都確切地報出了事故時間,“5:15左右!”而居住在東側橋下的居民徐師傅恰好目睹這驚心一幕。他告訴記者,大橋坍塌之前,他看到一輛載滿貨物的大型卡車經過,卡車剛經過不到10分鐘的時間,大橋突然之間就像散了架一樣,五六米高的橋拱慢慢傾斜,接著就看到大小水泥塊“撲通撲通”地砸入水中,僅一兩分鐘的時間,大橋西側的橋身便轟然塌陷倒在水中。
湊巧的是,當時橋對岸糧管所內的兩名民工正在吃早飯,也看到了大橋坍塌的場景。據事故調查組一位官員介紹,“根據兩名工人的反映,他們當時都看到有三輛載滿貨物的大型卡車經過橋上,隨后,大橋發生了坍塌。” 值得所有人慶幸的是,坍塌瞬間,橋上橋下都沒有車輛、船只和行人經過。
質疑:較載大貨惹的禍?
運村大橋是232省道主干線上的一座中型桿拱橋梁,分東西兩幅橋體,橫跨錫溧漕運河運村段,南北貫通常漕公路,橋下是太滆運河支流的一條“重量級”航道。該橋1997年建成。“運村大橋當時的設計載貨標準為‘汽車20噸,拖掛車100噸’。”從建成通車到昨天的突然塌橋,運村大橋實際使用時間還不足10年。身為“事故調查組成員之一”的常州市交通局公路處楊處長對此頗感納悶,他表示,“大橋的設計壽命也不止10年,所以上級領導要求認真分析并盡快查清事故原因”。
每天經過運村大橋的客貨車達到了兩萬輛以上,而且以貨車居多。常州前黃交警中隊一位負責人坦言,每天經過大橋的較載貨車很多,使得大橋不堪重負,“我們以前在這里查處了好多100噸以上的較載貨車”。
杜宇兵科長告訴記者,他昨天下午剛去過距大橋約兩公里的前黃收費站,查看了過往車輛的影像記錄,發現昨天凌晨5:07有三輛“豫PB××××”的大型貨車經過,當時三輛貨車雖不較高,但由于車身較寬不能正常通過收費口,貨車只能繞道經逆行的放行車道通過,“當時收費站無法測量到貨車的重量,貨車司機隨后報了80噸的車重后,就繳費通過”。
不過,大橋在毫無征兆的情況下轟然倒塌,是質量原因還是另有他因,一時疑竇眾生,有的居民甚至認為“這與豆腐渣工程沒有什么區別”。據知情者透露,運村大橋當時的承建者為常州當地人李某,此人曾在省內多個城市造橋。
提示:兩種辦法可繞行
塌橋事故發生后,當地即中斷常漕路的交通,分流過往車輛。記者昨天了解到,過往車輛繞行可以經過兩條一級公路,“一是車輛可以先轉入239省道,再走240省道就到達宜興;二是司機可以選擇由312國道經342省道到達無錫”。另外,交管部門提醒小型車輛還可以選擇繞道由常州的潘家鎮直達無錫,或由常州的戴溪鎮直達無錫的陸區。
據了解,由于錫溧漕河斷航,目前,常州海事部門已聯系無錫海事部門,指引過往船只繞道行駛,同時,組織船隊打撈水泥塊。常州武進航務工程公司的周隊長表示,由于有大量的鋼筋需要切割,打撈難度大,較早今天上午8點才能打撈完畢。
常州武進交通局辦公室的徐建昌主任也表示,當地的交通、安全、公安等部門正在現場研究應急方案,同時組織橋梁專家對另一側橋體進行檢測。徐主任告訴記者,暫時尚不能確定大橋什么時候可以正常通行,當地已組成事故調查組調查事故原因。 |